陕西15岁学生被6人围殴致死遭掩埋,校园暴力的
阅读
2021-07-20

最近,有两则新闻让人揪心,都有关于校园暴力。

第一起事件,吉林一中学女学生在公园遭12人围殴,打人者皆未成年。

第二起事件,陕西15岁学生被6人围殴致死遭掩埋。

女生,被12人围殴;15岁,被围殴致死,遭掩埋。

人性的“恶”不会因为年龄有所区别,在十几岁世界观尚未健全的时候,这种“恶”甚至更加无知与纯粹。

而大部分校园暴力的被霸凌者却不敢发声与反抗。

被霸凌者有害论

不敢发声的校园暴力被霸凌者,一部分是找不到发声的途径,老师,朋友,甚至父母,都无法理解他们遭受的一切,无法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帮助,甚至还会落井下石。

在不被理解甚至曲解的过程中,“为什么欺负你不欺负别人”“你不想想自己的原因吗”这些言论,逐渐将校园暴力被害者推向“有害”方。

这就是被霸凌者有害论,“ 受伤害,却被指责”。

霸凌者仍旧兴风作浪,而被霸凌者却不断反省自己,本末倒置的环境中,校园暴力被霸凌者更加不敢反抗与发声。

极端的讨好型人格

《说唱新世代》中,AK的一首《love me love me》讲述了自身曾被校园暴力的经历。

“我愿意用所有的财产,换取更多人的爱”,校园暴力被霸凌者在无法获取有效帮助时,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向霸凌者低头,最常见的现象就是用物质上的东西去乞求和解。

除了物质,有些被霸凌者只能同流合污,别人让他做什么就做什么,只为不再被孤立欺凌。

如果你顽强抵抗,只会换来更加过分的欺凌,久而久之,这部分被霸凌者会养成极端的“讨好型人格”。

他们的每一次附和与示好,其实都是求救信号,可大多数人都选择无视掉这个信号,这也是校园暴力猖獗的原因。

校园暴力是人性暴力的映射

校园暴力事件的每一个个体,无论是霸凌者、被霸凌者、抑或是旁观者也好,都具有社会性的显著特征。譬如霸凌者,往往有着体格上的优势,借助自己的武力建立了霸权式的威信,有一些甚至早早就开始混社会。

而被霸凌者,多半属于性格懦弱,有着自卑心理,宁愿忍气吞声也不愿意向他人倾诉,这种特点往往越受欺凌越是加深。

至于旁观者,其实也是暴力的一部分。当旁观者无作为时,施暴者会获得更大的胆量去施加暴行。而当旁观者对被霸凌者报以嘲笑时,更是极大地增加了施暴者的暴力倾向,旁观者的暴力,是隐形的,更是可怕的。

制止校园暴力,需要每一个的人努力

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,请不要做一个看热闹的“旁观者”,遇到霸凌事件时请及时制止。

如果你是霸凌者或者被霸凌者身边的人,看到有霸凌征兆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,千万不要等到“微霸凌”积累爆发后才追悔莫及。

如果你是父母或者老师,要告诉孩子,不要当霸凌者,也要告诉他们,被霸凌一旦发生,要及时寻求帮助,父母和老师会保护他们。大人要正视校园霸凌,不要怀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心态去处理霸凌事件,否则只会助长霸凌者的威风,被认为是对霸凌行为的默许。

孩子有千万种样子,而最终成为什么样的大人,需要每一个人的关注与正确引导。

  • 23/08/17
  • 23/09/04
  • 24/10/10
  • 24/02/22
  • 上一篇
    下一篇
    在线预约
      

    咨询热线:028-6395 6999

    备案号:蜀ICP备19035598号-1

    版权所有:成都欧曼谛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有限公司